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技术背景
今年6月以来,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。长江、黄河上游、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、太湖都发生今年1号洪水,防汛形势严峻。
入汛以来,我国南方地区汛情、灾情严重,特别是6月以来,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,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。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,造成人员死亡失踪141人,倒塌房屋2.9万间。已经累计紧急转移224.6万人次。
我国地大物博、幅员辽阔, 由于各地区地形分布不均,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会发生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,如森林火灾、洪水、泥石流、雪灾等,尤其是洪涝灾害这类的高危险救援,显然机器扮演重要的角色,而在灾区,路面严重受损,常规车辆根本无法进入灾区。这种情况下,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的作用就凸显出来。
现有技术
目前,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运用越来越广了,但是其材料和制作成本都非常昂贵,除了成本问题,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:
就目前的技术来说,现有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部分存在耐腐蚀弱的问题,部分车辆没有采用加强合成真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,所以一旦装备在海水、咸水等环境工作时,就会对车体造成腐蚀,缩短了整车使用寿命。
整备质量轻、通过性强、体积小:同业整备质量 轻,产品自重轻实现极小的地面 压强(4.6kPa)相当于成年人脚步踩下去的地面压强,有利于极端复杂环境下脱离 困境。通过性强、体积小可实现在狭窄空间的通过。
关于自重问题,有一部分车辆质量重、体积大。因此,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压力,不利于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脱困。体积大的特点会使车辆无法在狭窄空间通过。使救援效果不理想, 重要的是影响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。
在离地间隙上,部分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离地间隙较低,很难直接翻越障碍物,车辆可能会倾翻或悬架在障碍物上,会对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响。
可用于应急防汛抢险救灾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